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日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翟卓)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
截至11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超234万亿,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超过376万亿。业内人士表示,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循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单位信贷可以支持更多经济增长。往后看,受访专家认为,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协同发力,通过核销、重组、结构调整以及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途径,引导低效、无效的金融资源向有效、高效的领域流动,助力金融机构节约信贷资源,减轻实体经济债务负担,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盘活存量信贷资产,对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和质效都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帮助金融机构节约信贷资源、降低资本消耗,还能减轻实体经济债务负担,进而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说。
太阳集团tyc5997金融学教授、EMBA项目学术主任周春生指出,盘活存量资产不只是效率问题,更是一个结构问题,通过引导低效的、无效的金融资源向有效的、高效的领域流动,从而为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或发展趋势的部门提供更多支持。
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结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特征以及过往银行的贷款结构变化,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预计,盘活存量或意味着信贷大概率将从传统制造业、地产、基建等领域流向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以及个人贷款等领域。
任涛认为,受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影响而导致的房地产贷款会出现显著下降,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而导致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会被逐步偿还,部分市场主体因逐步转向直接融资而产生的贷款需求也将会下降。
据任涛测算,如果将过去15年信贷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保持基本同步作为参照基准,大致需要被盘活的存量信贷资源可能超过10万亿元。
“盘活存量,既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的效率,还要有助于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周春生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考虑给予更多优惠或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等来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从银行体系看,板结的信贷资产主要是那些经营现金流难以有效覆盖贷款本金、仅可保证利息支付的贷款。如果这些信贷资源被长期占用,就会降低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进而减弱其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看来,相比调整增量,想要盘活那些被板结的存量资源更不容易。
连平认为,盘活的方式和渠道可能主要是依托政策性安排,引入政策资源进行调整,引进新的风险偏好和机制以及与银行有差异的社会资金。例如近期推进的地方政府化债安排,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用于置换银行信贷,以及REITs等资产证券化方式等。“通过一系列相对应的举措,逐步实现贷款资金的退出和盘活。”
若按贷款类型划分,“针对问题类贷款的盘活,政策层面可加大对于处置的鼓励力度,如扩大试点范围、降低考核约束、给予豁免倾斜等;而针对正常类贷款,结构调整则显得更为重要;另对于其它领域存量盘活,重组或许是比较明确的方向,政策层面预计会通过降低负债端利率、尽职免责等方式给予支持。” 任涛说。
周春生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在监管机构努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的同时,金融机构的能力和判断也至关重要。着眼未来,金融机构要积极利用好数据和金融科技,提高自身风控水平,尽量控制并减少不良资产发生的概率等。
往后看,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有助于银行减轻存量信贷压力、卸下包袱轻装前行,而匹配高质量发展的适度信贷增长水平或也将成为常态。
王剑表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下,未来国民经济对信贷的需求或将下行,但这并不代表经济走弱,反而可能是转型成效的体现。“所以不必纠结于未来信贷增长率的短期波动,而要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质效。”
同时上述情况或也会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结构等提出更高要求,受访专家认为,银行要不断挖掘新的信贷增长点,找准信贷投放方向,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在信贷增长与净息差之间做好有效平衡。
有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存量已经很大,要更多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央行将运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还会创设新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媒体原发链接:https://bm.cnfic.com.cn/sharing/share/articleDetail/180043618/1